2010年4月17日星期六

《弟子规》伴随我们成长 (秦老师)

Share
《弟子规》伴随我们成长 (秦老师)

记得去年10月11日,我们许多老师听了「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蔡老师作的一场报告《实验学校教师如何落实德行教育》。那天我记得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受宠的孩子必定不孝」。也就是那一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弟子规》。几个月过去了,我和孩子们与《弟子规》的缘越结越深,《弟子规》伴随我们一同成长。
入宝山而空手归
刚开始接触到《弟子规》的时候,我随便翻了翻,发现里面的话极普通、极平常。比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当时我想:这些话都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做到的,但是现在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至于「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更是父母为孩子力尽的「义务」,你还指望孩子为父母做到吗?不可能的。继续往下看,我看到「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一直往下看去,我很高兴,心想:这下好了,以后批评学生用这些话琅琅上口,用不着讲那么多废话了。
回到学校,我开始教《弟子规》,学生也开始在我的批评声中读呀、背呀。我跟学生讲:「从此以后,当父母叫你的时候,不可慢慢吞吞地回答;当父母命令你做什么事的时候,不可拖拖拉拉;当父母教育你的时候,你要恭敬地听从;当你有了过失,父母责备你时,你要温顺地承受
……」学生都听了,背《弟子规》的速度也很快。可是每星期一早,家长送学生返校,我看到的仍然是一幅幅「父母孝顺孩子图」。有一天,一位学生的校服忘带回学校了,他打电话给他爸爸,我听到他在电话里说:「爸爸,都怪你,今天早上整理书包的时候,你没有把我的校服放进去,你上午一定要送到学校来!」他放下电话后,我问他,爸爸怎么说?他说,爸爸说马上送来。
「马上送来!」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心惊。再联想学生各方面依然故我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我感受到了教《弟子规》的不得法。就好象进了一座宝山,却有眼不识,不知道如何开启宝藏。

见人善 即思齐
与此同时,我们学校小学部其他各班也开展了教学《弟子规》的活动。其中四年级的刘老师班和五年级的谭老师班,教学的效果十分好。在大家一起分享教学经验的时候,刘老师很动情地讲到她班上的学生争做「孝子」的事例。在讲「入则孝」这一大节时,刘老师跟学生深情地讲了父母抚育孩子的艰辛,他们对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和殷殷的舐犊之情
……古代的《八德故事》中,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经常会让她和学生感动得流泪。刘老师自己在每年过生日的那一天,她都会给父母打电话,感谢父母给了自己生命,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她让同学们到自己生日时也给父母打电话,说出自己对父母从心底里的感激。有的父母听到孩子的话后甚至激动得不能自已。我听了刘老师的讲述后,心中十分感慨:原来《弟子规》是用真情来教的!谭老师跟我们讲,当她讲到「过犹待,百步余」时,让学生和她在教室里表演:她扮演主人,学生扮演客人。当客人起身告辞时,主人面带笑容地跟客人说道:「再见,欢迎下次再来!」然后等客人刚一离开,就「嘭」地一声把门带上。学生看了后全班大笑,在笑声中就体会到了诚心诚意、礼貌待人的重要性。谭老师的经验也给了我启示:教学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弟子规》就是我们的生活。
看到同事们有这么好的经验,我想到了《弟子规》里的一句话:「见人善,即思齐」。学了马上就到班上用啊!我开始跟学生细致地讲理,讲情,讲故事。刚好班长的生日到了,她成为我们班第一个在生日那天给父母打电话感恩的人。我记得那天的电话她和父母讲了很久,当她在电话里讲「感谢父母生我养我」时,她的嗓子哽咽了,眼睛也湿润了。当时我在一旁想到了父母的不易,我的眼睛也湿润了。第二个过生日的同学,刚好是星期六在家过生日,我要她在家里主动跟父母谈心,做劳动来表孝心,她也做得很好。后来,同学们过生日都会主动告诉我,然后分别在电话或家里表达情意,他们都很高兴,认真地去做「孝子」应该说的话或做的事。
过年的时候,杨老师从北京传来一份《教导儿童读经心得报告》,我看了之后心中暗自惭愧: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家啊!杨老师从「儿童读经的深远益处」和「如何教导儿童读经」两大方面详细切实地论述了教导儿童读经过程中各方面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这份报告给我一股强大的推动力,我决心按杨老师的心得报告为指导,认真教导《弟子规》。

身体力行 以身作则
春节过后,我跟蔡老师谈到教导学生学《弟子规》如何才真正有实效的问题。蔡老师讲:「很多时候我们都看到别人没有做到,事实上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自己本身没有身体力行的缘故。」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是啊!我们做老师的自己连讲台都收拾不整洁,学生又怎么可能收拾得好抽屉呢!唉!「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现在我要「见己恶,即内省」了!我每天让孔老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鞭策自己;用曾子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来督促自己举手投足,起心动念都要合乎《弟子规》的要求。比如自己虽不在父母身边,但保持身体健康,工作努力,因为「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平时我与各位同事之间相处友好,努力做到「兄道友,弟道恭」。有时学校的电工到班上来修理,我会在一旁帮点力所能及的忙,并向他道谢。校园里的清洁工、园丁我都和他们处得很好,这样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是一个十分友善的人。在生活细节方面,我由平时对学生的指手划脚,变成了小心、严谨、细致地身体力行。比如捡垃圾、擦桌子、整抽屉等等,我都一五一十认真去做。以前我走路比较快,上课累了爱靠一靠讲台,现在我是「步从容,立端正。」真奇怪,当自己按照《弟子规》上的内容一点一点地去做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心越来越安定,头脑越来越清楚,事情做得越来越有条理,教导学生时也越来越有信心。比如「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我以前在食堂打饭菜,经常以一句「民以食为天」为借口,打两三个菜,其中以肉食偏多,几乎每次都吃不完,倒掉很多。自从看了雷久南博士的系列科学饮食研究报告,我开始素食,并且适量打饭菜,每次都吃得干干净净,自己感觉身体也健康了很多。然后跟学生讲到他们平时吃饭吃菜的不良习惯、讲到肠胃的负担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也心服口服。此后不用老师说什么「吃不完就扣分」,学生自然就吃饭吃得很好了。
《论语》里有一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长期以来,老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遗失了这根本的一条,因此实效性不大。今天,当我切身感受到身教重于言教的时候,心里的滋味十分复杂。

师生共同进步
从本学期开始,我和学生学习《弟子规》就进入了良性循环的阶段。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我在与学生一起用不疾不徐的声音朗读《弟子规》时,我们感到自己的心很安定、很静。由于每天都认真读诵,同学们也就自然而然会背了。另外,我们日常生活可以用《弟子规》对话。比如我看到一个学生跑得很急,我就会讲「事勿忙」,学生就会慢下来答「忙多错」。然后我再讲「宽转弯」,学生就答「勿触棱」,师生相视一笑,德育教育成了亲切的对话。如果学生和别人发生了矛盾,吵嘴了,我就会讲:「德有伤,贻亲羞,也贻师羞。」同学之间团结友爱,我就会说:「兄弟睦,孝在中,也敬师在其中。」
三月份的一个星期五,我们三年级全体师生去金牛岭动物园玩。我们观看了动物表演,其中老虎和狮子被驯兽员驯得服服帖帖,另外动物们都在笼子里养着。有一个学生就问我:「老师,这些动物太可怜了,不是『天同覆,地同载』吗?」我说:「是呀!动物们应该在适合它们生存的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活,可是现在全世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太严重了。我们应当承担起把地球重新变美的责任。」后来几位女同学在草丛中发现一只被蜘蛛网粘住的小麻雀,带到我面前,我细心地把那一根一根的蜘蛛丝抽掉,同学们都屏住呼吸看老师为小麻雀解脱困境。当小麻雀展翅高飞时,同学们都快乐地欢呼跳跃。走在公园的路上,同学们一边集体背诵《弟子规》,一边捡垃圾。我也在一旁捡,同学们把我手里的垃圾抢过去,还说:「怎么让老师捡垃圾呢!老师是长辈。」
有一天我们专门花了一节课的时间,请同学们集体谈论学了《弟子规》后的感想,同学们说了很多话让我很感动:
有一位学生说:「我以前看到垃圾都是很不在乎的,但是现在我看到地上有垃圾,就会把它捡起来扔到垃圾桶去。」
一位学生说:「我学了『字不敬,心先病』,知道自己是因为心里不想好好写字才乱写的,我现在的字写得很端正。」
另一位同学说:「我觉得我在『借人物,及时还』这一点上做得不好,因为我借了别人的一副棋,是一年级借的,我现在到了三年级还没有还给他。」我马上说:「本星期天买一副棋还哦!要不然你就要欠别人一辈子了。」
以前我在管理班级时,用发小红花、加分等方式激励学生。本学期我注重在心理上督促学生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我发觉这个效果很好。学生也一向以「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来自我激励。所以现在同学们以能自己管理住自己为荣。因为倘若他们有人在关键时刻做「仁者」而不是「流俗」,那他会获得老师和同学们名为「爱的鼓励」的鼓掌。

倘若我们这一代的教育者想要真正继承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振兴中华,一定要深入理解儒家文化的精华。儒家文化首重教育,而教育应以德育为本。净空老教授告诉我们:「儒所讲的大道就在童子所学的《弟子规》里,《弟子规》是圣学的根基,会念会背,没有用处,要能做到!每一句每一个字都要落实,一生都不能违背,从我们开始到老死都不违背,都遵守,就真的学成了!这是圣学的骨干,像我们盖一栋大楼,这是楼的架构,钢架!一切经论是房屋里面的装饰陈设啊!《弟子规》是结构的架子,非常重要,要真正相信、理解、肯做,不能只做表面。」
我和孩子们决定以《弟子规》为人生的指南,踏踏实实学习,认认真真做人。
孝敬是教育的根本
第一、 教孝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我一直都当老师,中间停过三年,在家教儿子。因为知道「人生至要莫如教子」这个道理。但我没有抓住根本,我从来也没有把教「孝」作为功课来教我的学生和儿子。「孝」一直都停留在表面,比如过年过节回家看望老人,我会叮嘱儿子,不要整天出去玩,要留在家里多陪陪爷爷奶奶,听老人的话。一年两次而已,没有想过要把孝道落实到生活的点点滴滴。


儿子一天天长大,做事能力也越来越强,学习成绩和学校里的事根本不用我操心。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有痛心的感觉,发现自己无法容忍他越来越大的脾气,母子之间的冲突也随之而来。记得最严重的一次,是他做错事躲在卫生间里,而气急败坏的我无论怎么叫,他就是不开门。结果用力过大,整块玻璃门松脱掉下来,洒了一地的玻璃片。这件事是我和儿子之间的秘密,连先生都不敢告诉,因为我们都感觉到非常羞耻。但我们之间的冲突还是不断,而且愈演愈烈。当时真的很烦,很灰心,不知为什么好好的一个儿子,一下子就变成这样。
那时,我买了许多关于教育孩子的书:《做成功父母》、《家庭教育万事通》、《成功父母的25个原则》等等。其中一本《培育男孩》,里面一位母亲,把自己带大两个儿子的经历说成是「生活在龙卷风中」,还提到十三、四岁才是真正的一道门槛。我就对自己说,且再忍他两三年吧,过了十四岁,也许一切就会恢复正常了。当时,我也真有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就在这个时候,我有机缘聆听蔡老师的课程。每次授课,蔡老师都特别讲到要教「孝」,这恰恰是我自己没做到的最重要的一环。孩子脾气大是不是跟这个有关?那段时间我常常反省自己。不久,发生了一件令我觉醒的事。平常每天早上起床,我都习惯先喝一杯白开水,又顺便给儿子倒上一杯,再把要带到学校的瓶子装满水,其实这一切真的就是顺手而已,没想过要宠儿子。但那次不知是什么原因,来不及预备好这一切,孩子出门时晚了一些,就发脾气,说都是我害他迟到了。孩子走后,我非常的痛心,我究竟对孩子做了什么?让他变得这么没礼貌、这么刻薄?

对照蔡老师讲课的内容,我找到了原因:我从来没有教儿子「孝」!当一个孩子已具备了某些做事能力,而做母亲的还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殷勤服侍,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做孩子的哪会知道妈妈的辛苦?哪会珍惜妈妈的爱!这种没有理智、没有原则的溺爱,让孩子错过一次次行孝的机会。

孩子大发脾气时,也许我们还能警觉,适当地处理。但生活中有许多似是而非的情况,比如下面情形:1.孩子做作业遇到问题,叫妈妈过来一下,你有没有要求他自己走过来问? 2.孩子在看电视,看见你走过来,说妈妈你顺便帮我拿杯水,你能拒绝他吗? 3.妈妈我今天上体育课打篮球,手都有点抖了,你能不能帮我洗一次袜子,你会帮他做吗?如果真的非常不幸,你都帮他做了,你会发现日后的生活,总是随手帮孩子做了一切,而他却从来没有随手给你倒过一杯水。

我们应该知道,这些都是孩子在找借口、在偷懒、在推卸责任。而在这种时刻,我们却总提不起警觉心。想到这些,我曾经很灰心,觉得自己很失败。但蔡老师的一句话让我恢复信心:有人十几岁能开窍,有人到了二十几岁才醒悟。立刻行动还来得及!我便开始审慎地对待这些点点滴滴的教子机会。
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圣人请出来,读圣贤书,听圣人的教诲。这一方法对十二岁的孩子很有用,因为他们对古圣先贤存有敬心。在读《弟子规》、《孝经》的同时,要求他力行「孝」。

行孝的第一步:自己能做的事绝不麻烦别人。就从倒开水做起,从勉强
——愿意——习惯——
自然。最后一次提醒他倒水时,他很自豪地对我说:「今天灌瓶子时我竟然没漏下一滴水。」从此以后再不需提醒。

行孝的第二步:分担家务。因为儿子中午放学回家比我早,就安排他煮饭。开始时他也不愿意,或者有意拖时间,等我回来也不煮,试过一、二次很晚才有饭吃,后来就再没发生过。

在这些实践中,我心中常常暗喜,因为找到了问题的根由。最可喜的是儿子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少,即使有时忍不住发一两次火,过后他也会非常追悔:「真是前功尽弃!」儿子不但没有因为多做事而迟到,或耽误功课,还养成了帮我顺手擦桌子,顺手收拾床铺的习惯。一年过去了,要快到十三岁了,但我看不到孩子要刮「龙卷风」的迹象。看来,这场风暴会与我擦身而过。

第二、教敬
「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依我的理解,就是教育孩子要恩威并施,在宽容和严格要求之间好好把握。

有威严,才能得到孩子的尊敬,而孩子对父母的尊敬,是更深层次的「孝」。有亲,一家人相处才会有浓浓的爱意。无论是父亲和母亲,都应该将严和爱结合起来,做到「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

现在,教育孩子的家庭重任,大多数都落在母亲身上。如果做母亲的只有慈爱,没有严厉,孩子就会变成双面人。在妈妈面前是个讲话不算数、出尔反尔、纠缠不清,不懂事的孩子;在爸爸面前却是一个有信用、有责任、不拖拉,讲话算话的男子汉。说透了,孩子不是跟妈妈没有亲,但他就是不尊敬妈妈。

做母亲的如果能反省,就会发现自己也许太罗嗦了,太容易发脾气,太容易改变主意等等。从此以后,如果能定好规则,然后不折不扣地执行,这比在孩子做出不良行为以后给予威胁、责骂、处罚要有效得多。久而久之,孩子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不会赖皮、讨价还价、蒙骗过关,他也会变得尊重权威,尊敬父母。

我们做老师的也一样,订立规则时必须清楚地知道,能做得到的就说,做不到的就不说。不然,结果只能使孩子对你的相信程度降低,甚至完全失去信任和尊敬。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比成人更能做到遵守规则。记得第一次带孩子们到公园玩足球的时候,因为怕小朋友在抢球时互相碰撞,伤到身体,我就给他们定了两条规则:一、只能用手接球,不能用脚踢球;二、谁先拿到球,其他人不能再抢,否则视为犯规。犯规要罚站,直到再有犯规者来替换,才能入场。订立好规则,开始要老师来监管,后来都是小朋友自觉来执行的。

有一次小虎犯规了,在树下罚站,十几分钟过去了,一直没有犯规的小朋友来替换,我觉得有点不忍心,看到他很想玩的样子,就过去对他说:「小虎,你为什么还不去玩球?」没想到他很平静地对我说:「老师,还没有人犯规呀!」听了小虎的话,我一时无语。规则是自己定的,而现在想破坏规则的又是自己,如果做家长的一而再、再而三地破坏规则,那孩子凭什么尊敬父母?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弟子规》就是最好的家规。我在一次和哥嫂一起吃饭时,宣布《弟子规》以后就是我们两家的家规,随后就有了一次执行家规的机会。一个星期六的早上,哥哥送我们的两个小孩去会展中心看漫画展,定好十一点半在门口等,超过时间车不等人。十二点我在家接到哥哥电话,说接不到人,想开车回来,但又担心孩子赶不上下午的课。我很支持哥哥的做法,叫他开车回来,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后果。因为他们有这个能力,两个小孩都十二岁了,而且身上还带着零用钱。后来孩子坐公车回来,又匆匆忙忙吃完饭赶去上课,不但没有半句怨言,还显得特别乖巧。过后还解释说,会场太大,人太多,找不到正确的出口。我们也趁机教了他们一些相关的经验。

其实孩子比想象的好教得多,只要你把善的好的东西教给他,他有时比大人做得还要好。我和学生每周去公园,要分两批走,分两批回。有一次,第二批小朋友出来早了,车还没来,等车时看到草地上有很多落叶,我就和小朋友们把落叶捡到一堆,方便清洁工叔叔阿姨来收集。他们做得不亦乐乎,以后每次不用老师说,只要有时间,都主动地收集地上的落叶。

所以,当我们有足够的智慧、足够的冷静处理身边的每一件事,当我们一次次的坚持得到肯定,我们会变得越来越有信心,孩子也一天天在孝敬的教育中健康地发展。

默想:不论是教子还是带学生,当陈老师以「孝敬」为教育根本时,她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会「刮龙卷风」的孩子,能转成「和煦的春风」。这,就是圣贤教化的力量。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您手上拿着这把能开启孩子德慧双馨大门的钥匙了吗?

感谢陈老师供稿
(本文略经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修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